夜上海社区论坛

    2014校园招聘陆续在校园进行中,而2013年在网络上被戏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因为一边是创下历史新高的毕业生规模——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19万,刷新纪录;一边是计划招聘岗位数的下降——据2月初对近500家用人单位的统计,2013年岗位数同比平均降幅约为15%,北京毕业生签约率总体不足三成,上海不足三成,广东不足五成;观望者多,与毕业生的期望值有一定差距,导致他们观望心态浓厚;除此之外,还与经济增长率的降低有关。严峻的就业形势像雾霾一样,成为人们无奈却无法回避的话题。
    据知名社会调查机构麦可思研究院的跟踪调查,2013届高校毕业生总体签约进程明显低于2012届同期水平。毕业生求职难度增加,面对一降再降的就业率,大学生就业究竟路在何方?


最难就业年大学生“被动”选公考     日前,针对最难就业年,新京报就“应届毕业生对公务员考试的热衷程度”这一话题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随机抽取的103人中,有59人报考过公务员,报考比例约为57.28%。
文科法学毕业生40%考研寻出路     今年招聘岗位少于往年,而且多数岗位面向理科生,文科生的机会相对更少了。大部分学校都设有法学专业,毕业生多,大部分人又倾向于公检法这样的单位工作,竞争更为激烈。
大学生创业是一条较好的就业出路吗     根据统计,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所占的比例比较低,不到毕业生总人数的1%,而发达国家一般能达到20%-30%。在目前就业难的形势下,大学生创业是不是一条好的出路呢?
与其“羡慕高薪”不如“放眼基层”     时下对基层劳动者的偏见,使大多数人忽视并低估了一线工人的价值。而对于毕业生来说,与其对高薪羡慕嫉妒恨,不如脚踏实地提高和充实自己,从扎根基层、扎根一线做起。
征兵提前 大学毕业生成重点征兵对象     今年全国征兵时间由原来的冬季提前到夏秋季。此次调整将有利于学生由校门直通营门,从8月1日开始,9月1日批准入伍,9月30日征兵工作结束,比往年提前了3个月。
最难就业年广西三支一扶招募受热捧     笔者从人社厅了解到,广西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计划在这个史上最难就业年受到热捧,7300多人报名争抢500个岗位,有岗位计划招募1人却迎来115人报名。
大学毕业生为何不愿去“小微企业”     在各种人才招聘会上总能看到一个冷热不均的场景,国企事业单位的招聘台前是最拥挤的地方,学生们排着长队等着投递简历。但小微企业的展台前却门可罗雀,很少有人问津。
史上最难就业年带着职业目标去留学     现在正是高考生志愿填报关键期,而诸多考生却寻找留学机会。有关专家指出,考生选择留学时,应该“带着职业目标去留学”,做好升学规划和选专业,才能毕业后领先职场。
透视学生就业:三成学非所用追求体制内     调查显示:“体制内”单位仍最受毕业生欢迎,吸纳“45%本科毕业生和61%高职高专毕业生”、作为大学生就业主战场的民企和中小用人单位却成为不少人退而求之的选择。
1、(宏观)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到底在哪里?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被一提再提,而且似乎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那就业难的原因到底在哪里?从这些原因背后我们要做哪些反思?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好,既与经济形势有关,也与大学生总量增加有关,更与经济结构对高等教育劳动者吸纳能力不足密不可分。大学生已经成为就业难的一个最突出群体,今年尤其如是。 2、(毕业生)多数求职者对于自己求职方向并不明确     专业技能是企业对员工最基本的素质要求,求职者要进入企业并得到重用,必须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降低自己的可替代性。求职前,要对所选择企业的文化有一些了解,并看自己是否认同该夜上海社区论坛。如果想加入,就要使自己的价值观与企业倡导的价值观相吻合。有能力又忠诚企业的人,才是企业需要的最理想的人才。

3、(招聘方)应届生求职难 企业用人的“快餐文化”     在岗位供给量缩减时,应届毕业生找工作尤其难,原因在于不少企业在用人方面被迫选择“快餐文化”。很多中小企业不喜欢招应届生,原因在于:在招入应届生后,要花时间和精力培养,等培养两三年后,刚刚用得上手时,不少人却选择了辞职,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很多企业宁愿多花钱去挖人,而不愿意用应届生。 4、(对接)专业对接性差 成大学生就业难题     专业对接性差成大学生就业难题,大学生的供给不太符合市场需要,目前大学专业的设置跟市场需求对不上。有一些专业设置可能市场上根本就没有这个需求,比如,食品专业的很多学生,最终很多人从事文员、销售等职位。而应聘这方面职位的人本身又很多,企业给出的薪酬又较低,最终造成双向选择较难。

    就业难,学校和家长也难辞其咎。很多学校喊得多、做得少,就业工作的投入少得可怜,负责老师本身都缺乏工作技能。毕业实习敷衍了事,给了毕业证就往社会一推了事。一些家长把孩子推给学校之后就指望国家和社会了,只关心权力、待遇和灰色收入。还有的家长埋怨一些企业不解决吃住,嫌工作要求高、考核严格,却从不努力教孩子常识和技能、督促孩子,只管养不管教,这样的情况就业能不难吗?

就业难招聘也难 两难局面应如何破解     当下的“就业难”是我国社会转型下的矛盾体现。“难”不是单纯的职位供需失衡,而是就业的质量,这是一个长期性的社会问题。深层次的“就业难”矛盾更需积极化解,不然将成为社会转型的一大桎梏。
大学生就业:要早规划 早准备 早实习     就业难也有专业差异,导致就业显得困难的专业,往往是因为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造成的,毕业生的就业预期与社会对毕业生的要求之间存在着比较大的矛盾,这是影响毕业生求职的一个重要因素。
最难就业年“先就业再择业”会走得更远     今年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一份2013应届生就业报告显示:很多毕业生选择“先就业再择业”。这个“先后”选择,反映出大学毕业生求职心态更趋理性,能让大学毕业生在职场上走得更扎实,走得更远。
最难就业季 大学毕业生如何敲打拦路虎     对于不少即将步入社会的毕业生来说,毕业可能就意味着失业,他们不仅面临就业的压力,还可能遭受来自社会的种种糟心事儿。十年寒窗苦读,就业时来自外界的各种限制、各种歧视,让大家忍受着各种委屈。
大学毕业生可以到二线城市寻找发展机会     一项最新报告显示,传统的热门城市“北上广深”依然是应届毕业生求职第一站的首选,但二线城市正处于经济发展期,生活成本低,也是不错的就业选择,所以大学毕业生可以到二线城市去寻找发展机会。
大学生就业不妨先“屈就”从底层做起     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如果抱着宁可失业,也不“屈就”的就业心态,多少有些不合时宜。大学生已不再是所谓的“天之骄子”,在找工作的时候应该及时调整心态,坦然面对世俗偏见,另辟蹊径找工作。
  

面对所谓的“史上最难就业年”,毕业生们不必一味的抱怨自己运气不佳,也无须非要捧上个“体制内”的铁饭碗不可。须知,从大处而言,自己追求理想和事业的航程才刚刚起航,未来的发展空间很大很宽广;第一次择业也只是“小试牛刀”或体验职场的酸甜苦辣而已;从谋求个人的上升空间、谋求个人的生活幸福指数逐年提高而言,谁能说,基层的岗位就干不出个名堂来,就缺少让人生“出彩”和“闪光”的机会?

大量的事例很有说服力地证明,即便职业的第一站是最基层的岗位,只要有决心,有恒心,有毅力,肯吃苦,肯钻研,可以断定,假以时日,在基层岗位上工作的大学生,也完全能活出属于自己的那份"精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