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校园招聘陆续在校园进行中,而2013年在网络上被戏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因为一边是创下历史新高的毕业生规模——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19万,刷新纪录;一边是计划招聘岗位数的下降——据2月初对近500家用人单位的统计,2013年岗位数同比平均降幅约为15%,北京毕业生签约率总体不足三成,上海不足三成,广东不足五成;观望者多,与毕业生的期望值有一定差距,导致他们观望心态浓厚;除此之外,还与经济增长率的降低有关。严峻的就业形势像雾霾一样,成为人们无奈却无法回避的话题。
据知名社会调查机构麦可思研究院的跟踪调查,2013届高校毕业生总体签约进程明显低于2012届同期水平。毕业生求职难度增加,面对一降再降的就业率,大学生就业究竟路在何方?
就业难,学校和家长也难辞其咎。很多学校喊得多、做得少,就业工作的投入少得可怜,负责老师本身都缺乏工作技能。毕业实习敷衍了事,给了毕业证就往社会一推了事。一些家长把孩子推给学校之后就指望国家和社会了,只关心权力、待遇和灰色收入。还有的家长埋怨一些企业不解决吃住,嫌工作要求高、考核严格,却从不努力教孩子常识和技能、督促孩子,只管养不管教,这样的情况就业能不难吗?
面对所谓的“史上最难就业年”,毕业生们不必一味的抱怨自己运气不佳,也无须非要捧上个“体制内”的铁饭碗不可。须知,从大处而言,自己追求理想和事业的航程才刚刚起航,未来的发展空间很大很宽广;第一次择业也只是“小试牛刀”或体验职场的酸甜苦辣而已;从谋求个人的上升空间、谋求个人的生活幸福指数逐年提高而言,谁能说,基层的岗位就干不出个名堂来,就缺少让人生“出彩”和“闪光”的机会?
大量的事例很有说服力地证明,即便职业的第一站是最基层的岗位,只要有决心,有恒心,有毅力,肯吃苦,肯钻研,可以断定,假以时日,在基层岗位上工作的大学生,也完全能活出属于自己的那份"精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