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改论文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论文在形式上是属于议论文的,但它与一般议论文不同,它必须是有自己的理论系统的,应对大量的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教学课改论文1
一、教师主动转变角色,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新课改对当前高中物理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包括对教师本身的重新定义,课堂教学手段的创新和教学内容的更新以及教学目标的确立。新课标要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住性学习,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及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学习。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发生了转变,传统的教师概念需要重新定义,倡导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只是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和学习方向的引导者;同时教师还是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者。
二、创新教学手段,精心安排课堂教学活动
传统的物理教学注重对于学生理论知识的灌输。因此,教师大多采取单纯的教材内容的传授方式,将物理知识作为书面化的内容传授给学生。而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当代物理教学应当更加注重对于学生“学”的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的探索学习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研究探索获取知识,例如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学习或者进行探究性试验的方式。物理学习的探究活动作为新课程改的一项新的教学理念,要充分体现出新教材基础上物理教学课堂上的应用价值,物理教师应当以探究为教学出发点,以实验活动为中心,让学生从实验活动过程当中体验物理的基础原理和规律性,从而让学生深入理解物理知识的具体产生过程,进而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动力。探究性试验学习不仅可以对学生学习物理进行动态性的构建,以便使学生在探究实验当中完善对于物理知识的构建和真正掌握。
三、增加在教学实践当中的实验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自我动手的能力
物理实验室人类获取知识且开始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的活动,是科学探究工作的基础。探究实验教学活动是新课标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探究实验教学的目标是以新课标物理教学的理念为理论依据,以激发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兴趣为目的,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培养学生对于科学实验和知识获取的严谨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学习的精神。在探究实验的具体设计过程中,体现出物理科学的核心指导思想。因此,对于实验本身的有效性的传达和引导,才能更好地实现新课标要求的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才能真正的促进学生形成自主学习、与他人合作学习、自主探索和动手实验的的良好物理学习的习惯。
四、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
在新课改过程中对于教师角色的转变使得教师由班级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发展方向的引导者。但是,无论教师角色怎样的进行转变,学科教学对于每位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要求都是没有放松的,这也凸显出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增强自身的知识储备和专业能力的必要性。
(1)增加对物理学科的专业书籍的阅读量。教师在选取书籍时,可以与其他教师进行经验学习交流,对教学当中的难点和重点进行谈论和研究,这样可以充分的促进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提升。对于专业书籍的不断阅读和学习不仅教师自身可以获取更多的专业知识,还可以提升教师个人的职业素养。
(2)课后进行教学内容的梳理和对教学过程的重新评估。新课改在改革过程中提出教师在课后要多进行教学反思,多记录课堂教学当中的遗漏和灵感或者学生提出的代表性的创新意见,这些都可以促进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请款,及时的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以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是为教师日后的教学水平的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3)加强对探究实验的操作与演示能力的学习。在实际探究实验过程当中,教师与学生的思维总是存在不同之处,这就需要教师在试验开始之前设立引入环节,以便增强学生对于实验过程的印象,从而提升教学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难度较大的实验,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让学生体验探究实验的直观感受,以便增加课堂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结语
总之,高中物理教师要坚持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和指导思想,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精心的教学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获得全面健康的发展。
教学课改论文2
一、新课改背景下历史教学的创新发展
历史知识之广博、深邃与庞杂,仅凭中学这个阶段的认知,中学生不可能会形成系统而全面,成熟而理性的看法。因此我们这里谈到的创新,就是通过教学目标的合理设置,教学方法的科学改进,培养学生具备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让他们获得对历史客观而又独特的见解,而实现创新改革的“捷径”,就是围绕“三维”教学目标组织多元化的教学过程。本文以“至高无上的皇权”第一课时为例,对新课改背景下历史教学的创新改革进行详细阐述:
1.1明确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皇帝”称号的来历;皇权;明君与昏君产生的背景;文字狱。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对中国皇帝制的历史进行了解;学会辩证的看待皇权专制,对它的利与弊形成客观认识。能力目标:从皇权的特点分析中让学生养成客观分析历史的能力。
1.2过程与方法
采用“三五”教学法。三即三种形式:手脑结合、观察与思考结合以及听读结合;五即五种方法,即讲解;提问;演示;启发;巩固。(用问题入新知)师:你们知识在中国封建社会中老百姓最为敬畏的人是谁吗?生:应该是皇帝,因为他拥有最高权利;师:那么皇帝都拥有哪些权利?皇帝又是靠什么来巩固自己的权利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至高无上的皇权”。
①皇权专制(对皇权专制进行简单讲解,然后继续以问题引导)师:中国第一个皇帝和最后一个皇帝你们知道分别是谁吗?最早的皇权是什么形式?生:秦始皇应该是第一个皇帝,他最先确立了皇权专制,在电视中经常看到“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应该是是皇权的最早源头。皇权制的结束应该是最后一位皇帝溥仪退位。师:不错,在封建社会,皇帝有很多特殊的“禁忌”是不容违背的,如平常人不能与皇帝的名字相同等等。那么,皇帝到底都享有哪些权力?
②皇帝的权力通过多媒体让学生一边看、一边听、一边思考,教师对明清时代皇帝居住的建筑———太和殿、秦始皇时期用的“虎符”等等进行讲解与展示,来让学生对皇权的特点形成直观印象。然后让学生们阅读教材中相关内容,并举例说明皇帝为确保自己的统治地位所采取的措施对历史的产生的负面影响。生:明太祖时期为了防止皇权旁落,制造了“胡惟庸”案,三万多人被连坐诛杀;清乾隆年间,刘于义大学士跪在御座前时间太长导致死于皇帝脚下。师:从上述例子中我们看到,在历史上会有“明君”与“昏君”之分,那么两者是怎样产生的,又形成了怎样的影响?
③明君与昏君的产生和影响师:在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皇帝是唐宗宋祖,他们是“明君”吗?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生1:他们是明君,因为他们都有高尚的品质和睿智的头脑。生2:他们都有过人的胆识和出色的才能。师:非常好。那么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怪现象”:即昏君多,明君少,这是为什么?生1:皇帝都是世袭制,并不是选举贤能,所以无能之辈多;生2:很多守业之君没有忧患意识,无雄才伟略。师:非常准确。然而造成皇权专制的最主要原因在于皇权的“至高无上”,不受约束。皇帝行使权力随意性很大,所以会形成明君和昏君之分,那么请同学们谈谈你对皇权专制的认识。生1:皇权专制在危急时刻可以对军队集中调度,维护国家统一;生2:皇权专制使皇帝在行使权利时产生明显的随意性,于国于民造成严重危害。教师最后做总结:同学们分析得十分到位,皇权于明君手中是治国利器,于昏君手中却是亡国工具,所以我们对皇权专制要从利和弊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学会客观的、辩证的看待历史问题。
二、结语
新课改背景下的“三维目标”为教学目标的设计与改革指明了方向,也为历史教师创新改革课堂教学提供了宝贵素材,作为新时期的历史教师应把握好教学目标的偏移,为历史教学在新时期得以传承与发展不懈努力。
教学课改论文3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以及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结构让我们大开眼界,我们的课堂教学由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关注学生的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过程,这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结果。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政治教学
课堂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主要场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所以,如何在新课程改革下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使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更符合新课改的精神,是我们每一个老师应当考虑的重要课题。
一、新课改下的政治课堂教学更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在新课程改后的课堂教学中,很多老师总是担心学生听不懂,仍然是滔滔不绝地讲个没完,也有的老师对新课改理解粗枝大叶、断章取义,课堂教学盲目追随新课改理念,教学形式花样翻新,学生却听得云里雾里、不知所以然。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成功教育的关键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句话恰好阐释了新课改后的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我们的教材编排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导思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在课堂上做好导演和配角,做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促进者、引导者,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把课堂这个广阔的舞台交给学生,让他们尽情地去表演,去发挥,让每一位“演员”演绎恰当的角色。现在的初中学生求知欲较强,善于表现自己,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在课堂中给学生提供充分发表见解、张扬个性的空间,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既得到了锻炼,老师的教学任务又会得到圆满完成,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得到了充分体现。在教学实践中,我总是设法使每节课都能拿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如我留出时间让学生先自学,然后谈看法,让另一个学生进行评价,这样有时还会引发讨论;或者我将富有启发性的题目采取小组抢答、点名回答等形式来完成等等。
二、新课改下的政治课堂教学更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理念。
新课改后,新的教学理念不断地应用于课堂,学生自主意识比以前得到增强,合作愿望也不断提高,探索热情持续高涨,热热闹闹的讨论场面已经不难见到,学生几人一组,七嘴八舌地开始了讨论研究,课堂上气氛非常活跃。然而,相当一部分讨论只要老师深入其中,就会发现这种流于形式的讨论,只是表面热闹,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各行其是,说的、做的很多都与老师要求的无关,出现了活动的形式化、浅层化倾向,并无实际功效,这是和新课改的要求相悖的。
我们要在课堂上践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新课改理念,应当讲究策略。所谓学生自主学习,是在坚持教师在教学中主导地位的前提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要建立积极的课堂环境,为学生营造宽松安全的氛围,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最为广阔的空间。
探究学习是相对传统的被动接受学习而言的,传统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与掌握,冷落和忽视发现与探究,从而在时间中导致了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使学生学习书本只是变成仅仅是直接接受书本知识,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探究学习的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政治教学只有把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的出发点,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获得成功体验,进入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才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新课改下的政治课堂教学更积极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在学生个体无法完成,或个体无法有效完成的任务;或者是学生对自己产生的想法和做法有待与他人讨论,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时进行协作、交流、讨论以求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一种学习方式。衡量学生是否进行了合作学习,关键不是看有没有组织小组讨论,而是看学生的活动是否具有合作的意识,是否掌握了合作的技能(善于倾听、述说、交流、分工与协作等),是否产生了合作的效能。
三、新课改下的政治课堂更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多元化。
新课程主张和要求发展性的课程评价。就发展性而言,课堂评价要以学生为本,应该达到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他们获得进步的目的。现在很多的课堂教学评价仅仅局限于对一些简单知识的再现和重复,其评价明显是走过场,评价考虑的并非是否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而是是否完成教学任务。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诊断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因为每个学校的情况不同,每个教师面对的学生也不同,因此,评价的目标应多元化、评价方法应多样化,不仅要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应该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使他们认识自我、激发兴趣、树立信心,自主学习,全面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新课改下的政治课堂教学评价一般可以采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等方法。教师评价是用鼓励性的语言或描述性的语言对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表现、知识掌握的情况和能力水平进行表述,侧重于评价学生发展性领域的表现。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因为要鼓励学生而一味地赞扬,也不能因为学生的回答不如意而随意地嘲讽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的课堂评价要明确、求实,使学生能学到知识,思维方式得到正确引导,达到激发学生潜能的教学目的。学生自评是学生对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各种表现的自我评价,实际上就是学生对自己的课堂表现的反思,通过自我反思和评价总结自己在思考、回答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矫正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素养。同学互评,可通过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全班互评,促进人人参与,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在相互评价、自我比较中获得自主发展。
这些评价方法的运用往往不是孤立的、单一的,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实际需要,灵活运用,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各种评价方法的优势和特长,让评价真正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慕菊主编的《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年版。
[2]刘强主编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年6月第2次印刷。
[3]黄营生主编 《中学政治课教学研究》 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年7月第1版。
[4]王道俊、王汉澜主编《教育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3月 第13次印刷。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项目教学课改探索的论文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互换性与技术测量项目教学课改探索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摘要:分析了在《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改革中引入项目教学法的意义、目标,阐述了项目教学法在本课程中的实施以及实施效果和存在的问题。证明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完成实训项目而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可提高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而且可培养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
关键词:互换性与技术测量;项目教学;探索与实践
应用项目教学法的意义
现代的高等工程教育就是要结合工程实践的教学,培养符合产业需要的具有全面能力和素质的工程人才。项目教学是一种能力本位的教学方法,按照各种完整的项目组织知识,交给学生去做、去学,在反反复复的基于项目的学习中,学到一些必要的知识,形成各种能力。其指导思想是将一个相对独立的任务项目交给学生独立完成,从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到完成后的评价,都由学生具体负责;教师起到咨询、指导与解答疑难的作用,不仅仅是把教师掌握的现成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通过对一个个项目的实际操作,要使所有学生能够了解和把握完成项目的每一环节的基本要求与整个过程的重点、难点,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总结实践经验发现新知识、团队合作、与人沟通和交流的能力以及创新的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的目的。
初中语文课改教学中的几个问题及思考的论文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语文课改教学中的几个问题及思考的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初中语文课改教学中的几个问题及思考的论文 篇1
摘要:伴随着语文教育课改的普遍推行,初中阶段的语文课程在教学素质方面已经有所提升。但是,大部分语文教师在执行新课标语文教学时都是本着摸索的态度进行,对于语文教学目标规划,教学模式的调整上仍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鉴于此,为了优化新素质教学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笔者就目前语文课改教育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诠释并展开思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改教学;问题;对策
当前,我国语文课程教学标准的改革与创新已经进入了一定阶段,相较于以往注入式教学模式,经历了课改之后的语文课程呈现出更为显著的教学功效。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部分教师在践行素质教学新模式中因思想认识不足,导致语文课程教学仍存在着诸多教育问题亟待解决。因此,只有将语文教学问题加以分析,并进行教学模式改进和改良,才能更好地为初中生提供优质学习空间。
一、初中语文课改教学中存在的重点问题分析
新课改中就“教”与“学”两大语文课程组成部分在课堂中的地位进行了重新的调整[。即将主教,转变成以学为主的课堂结构,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自主总结而实现相关语文知识的内化。然而,部分教师在语文课程执教工作中并未真正领悟这一教学标准的实际内涵。通常,语文教师根据语文教材内容设定完问题之后,便将接下来的课堂完全交由学生安排与处理。在学生自主探究期间,教师基本上是放任不管,对于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表现也未能提高关注。这样,就导致部分过于调皮的学生钻空子,不仅不会积极参与到语文问题的探究讨论,甚至还会做出扰乱语文课堂秩序的不良行为。其实,之所以会存在这一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对新教学标准存在误解,虽然推崇主学理念,但教师在语文课堂中的引导与辅助功能也是不容忽视的。此外,当前,学生在语文阅读方面表现的学习状态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教师未能掌握好教与学课堂作用的调整,导致大部分阅读时间都被浪费,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还未能得到有效提高。
高中历史课改中开展学生自主探究教学的几点体会论文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可见,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应大力推动开展探究性学习,教师应该把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引导学生有效地探究,让学生亲历自主探究的成功之旅,体会探究之乐,获取成功之喜。现结合高一历史教学,谈谈个人对开展学生自主探究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巧妙进行课程编排,引导学生掌握初高中知识衔接的方法
由于历史学科在初中不受重视,所以许多学生在高一阶段根本就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而高中课程又要求按专题进行学习,特别是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特定的历史问题(或专题、课题),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获取材料,以类似科研的方式主动获取历史知识、解决特定历史问题。同时,由于教学时间较为紧张,要想专门抽出一块时间进行初中知识的复习显然是不现实的。这就要求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课程编排上,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将初高中的知识衔接起来。具体方法:
一是抓住典型,随机引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章制度等,引导学生查找出初高中历史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与相互关系,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领会知识内涵、建立知识链接。这样一来,学生对所学知识既容易消化、吸收,又可在此基础上拓展教材的内容;历史课程教学中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也不再只是死记硬背的内容,而是为学生获得某方面知识提供的必要的学习资料。
小学数学课改教学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思考论文
与以往的课改有所不同,现阶段的小学数学课改,目的在于让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得到更好的提升。小学教育是最根本的教育,而数学方面的内容则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不能按照过往的经验实施教学,必须要与时俱进,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想法,教师要在态度和方法上实施转变,否则很容易给小学数学课改造成不良影响。
一、注重问题的求异性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思维虽然比较开阔,可是必须得到引导,才能在正确的轨道上去思考和分析,从而不出现较大的偏差。小学数学课改的过程中,针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应该从“问题”的角度出发,日常数学课的问题,或者是课后解答的问题,都应该将问题的求异性更好地体现出来。例如,按照“一材多拼”的原则来实施。小学生在学习数学课程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图形方面的知识,且图形知识占有的范围比较大。此时,教师可以将图形做出良好的拼接,提出不同的问题和拼接方式,让学生对图形有一个充分的认知,为日后立体几何的学习奠定基础。例如,在日常教学当中,要求学生手持不同的图形,与本节课程的内容相结合,拼接出不同的图案。低年级的学生偏向于拼接基础图形,包括汽车、房屋等等;高年级的学生则需要将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圆锥体等做出拆分拼接,由此来对立体和平面有一个更好的理解,保证思维的良好转变。
二、一题多问
在小学数学课改的过程中,创新思维的培养不可能通过单一的手段来完成,还需要将一道题目进行多种问答,让学生在已知的条件中寻找出更多的内容,利用推导解答的问题,完成后续的知识学习,将创新思维更好地培養。例如,低年级的一道题目,已知条件为小红家距离学校800m,小明家距离学校300m。由此可以提出很多问题,包括:小红和小明,谁家距离学校更远?谁家距离学校更近?小红上学需要比小明多走多少米?小明上学比小红上学少走多少米?小红家距离小明家多远等等,这些问题既可以在已知条件中寻找,也可以利用已知条件计算和推导,从而让学生了解到数学的`内容是不断变化的,有些答案也不是固定的。
领会课改理念,优化教学过程的论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步步深入,我们在新课程实践中存在了一些困惑。如教学内容涉猎面广而浮浅、知识很难形成体系;课时少和课后练习与教学进度脱节;教材要求和课程设置衔接;实验室建设、教学资源、网络资源跟不上课改步伐等。另外,化学教学中也暴露了不少值得引起重视的问题,主要有:
(1)重形式教学,轻教学实效。
(2)重知识体系,轻“指导意见”。有些教师对课程标准和山东省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缺乏深入学习和领会,怕高考“吃亏”,教学“惯性”严重。教学过程中随意拓展外延、加深难度,追求以往知识体系。
(3)重演示实验,轻学生分组实验,更谈不上探究设计实验,导致学生实验操作能力降低,科学素养不高。
笔者认为教师应深入钻研教学理念、精心编写教学设计、交流教学方法、总结高效课堂教学结构、总结和改进教学资源。笔者认为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新课程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化学课堂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下面结合我校几年来化学教学调研、教研活动,针对进一步领会课改理念,优化教学过程谈一些粗浅的思考。
一、教学预设必须转变理念,争取水到渠成。
新课程教学的依据是课程标准,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课程资源,因为教材的缺憾与空白靠教师去圆满,教材的运用与开发靠教师去创造。教师要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通过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根据学情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进行重组、活用,使预设尽可能得到精彩的生成。因为预设与生成都是精彩的课堂教学不可或缺少的两个方面,预设高水平且能不断生成的课,才算是精彩的。因此,教师只有在精心预设的基础上,针对教学实际进行灵活调控,追求动态生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在预设与生成的融合中达成。
职业中学化学课改分层次教学法论文范文
一、分层次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因材施教是日常教学中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从目前的教学水平来看,因材施教的原则,似乎没有在正常的轨道上发展,教师过于依赖教材,没有对学生实施拓展性的教学,导致学生的思维局限,且在日常的学习中,仅仅将注意力放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对自身发展并没有太多的益处。为此,职业中学化学课改中分层次教学法的应用,应首先从理论方面着手:第一,职业中学与一般的中学不同,重点培养的是学生的.职业知识和能力,除了专业课程,其他的课程安排完全是为了配合专业学习。化学课改后,其内容更加丰富和饱满,通过运用分层次教学,能够根据学生的发展和实际情况,获得较为理想的成果。第二,职业中学当中,部分学生即便非常努力,也无法在短时间内掌握好各项知识。为此,应对职业中学学生实施分层次教学,一方面帮助解决各方面的学习困难,另一方面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尽快提高学习能力,减少与学优生之间的差距。
二、职业中学化学课改中分层次教学法的实践方案
方案一
对于职业中学来讲,化学课改后,其学习内容与学生专业的配套程度较高,能够培养学生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在学习其他知识的时候,可充分结合自身的优势,告别传统的学习方法,获得更大的自我提升。分层次教学法,要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完成其各个阶段的有效学习。结合职业中学的特点以及化学课改后的各项标准,分层次教学法的实践,可从教学班内部分层出发。首先,在班级内部,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情况,划分为A、B、C三个层次,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知识教导和管理。其次,持续实施分层次教学。每一个阶段的学习完成后,观察学生的成绩和能力变化,适当为学生“晋级”,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斗志。第三,通过长时间的分层教学,为学生制定有效的学习方案,要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由此可见,该方案比较适合现阶段的职业中学化学教学。
小学英语课改教学论文
导语: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英语课改教学论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小学英语课改教学论文一
新课改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发掘学生在学习英语上的潜能。通过这样的方法还可以让学生大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并大胆地说出英语。我通过实践,总结了下几点。
一、采用活动教学
新课改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导线,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为目的的教学。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的过程中学到生活中有用的知识。比如,在教学三年级动物这一个模块的时候,我就可以去动物园参观,老师是导游的角色,向学生介绍动物,并让学生在讲台上来做相应动作的动物让其他学生猜,也可以用上你比我猜的活动来充实课堂。我在上单元小结课的时候,为了让学生能够记住本模块学习的重点句子或者单词,就把他们编成一个chant,让学生通过这样节奏感强的韵律来帮助学生记忆。最后在欢快、轻松的气氛中,让学生得到口头的练习。
二、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是语言学习的最好的一种教学方式,让学生不知不觉就感知到了语言。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如果老师讲多了,反而不好,如果老师尽可能地创设真实环境,学生自然就会感知到语言的存在。比如有一次学生在进办公室的时候,她就在门外大声说“报告”,我也用夸张的语气说“please”。这时,这个学生把全班的本子抱过来递给我,我真诚地,并放慢语速向她说了句“Thank you.”这时,我也看见她的嘴巴也好像在跟着学习。有一次,我改了作业,把本子递给她的时候,她连忙向我说了句“Thank you.”我想,这就是情境教学的魅力。就这样通过真实的情境让学生感知语言,不知不觉就学会了。所以,我们不妨在课堂上给学生创设尽可能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既学得快乐,又学得轻松,课堂气氛就会异常活跃,会让大家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课改教学与考试使用英语人教版在实验中的体会论文
我省正式开始使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材,这也意味着英语学科已全面进入课改行列,这是所有老师都一直企盼着,但又惴惴不安的历史性时刻。期盼是因为大家对以前的教材和教法也有诸多看法,希望能够得到改善和提高;害怕是因为没人知道新课标,新教材对老师的要求有多高,更担心自己以前的知识不能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总之,期待也罢,惶恐也罢,经过假期短暂的培训以后,我们这些“敢死队”终于冲到我省课改阵地的最前沿。
转眼已是两月有余,英语第一模块已接近尾声,临“上阵前”的兴奋以及和学生们一起“拼杀”的刺激场面都还历历在目,现在是该暂时停一停,反省第一模块这一“战役”是成功还是失败,有哪些不完善之处,还有那些亟待提高的地方的时候。现在本人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前两个月的教学作一回顾:
一:新教材,新名称,新编排
第一模块共五个单元,涉及五个话题:友情,语言,旅游,灾难,人物。教过几轮英语教材的教师不难发现,这些话题在以前的教材中也都涉及过,只是选择的文章稍有不同。过去高一上学期只有一本书,共十个单元;现在有两本书,各五个单元,第一本书叫第一模块,第二本书叫第二模块。称呼的改变不能说明什么,变化最大的有以下几点:
第一,教材的编排顺序和内容,与上一轮刚淘汰的教材相比有很大的不同,这也是本人认为这套教材的成功之处。以前的编排顺序是: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现在的顺序是:warming up, pre—reading, reading, listening, speaking and writing。现在的编排顺序更符合语言的学习规律:先输入,后输出。学语言的有一个共识:只有语言输入达到一定量的积累才可能有质的输出———说和写才可能完成。
项目化教学对银行会计课改的启示论文
一、《银行会计》教学取得的成效
(一)突出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本课程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替进行,师生边教边学边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答疑解惑者、组织者,学生则是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主体。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又可以突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发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等职业能力。
(二)积累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银行会计》课程教学的关键是教学内容的安排。通过研究大量的文献,关注金融、财会业务技术比赛的报导,结合对往届毕业生的走访调查,选择实用开放的教学案例,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核标准选择合适的课后习题,根据行业发展中的前沿及热点问题确定了课堂讨论题目。此外,还制作了相应的多媒体课件,并挑选了与行业相关的热点视频资料,从而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教学资源。
(三)提升了教师教学水平与研究能力
实施《银行会计》教学改革,不仅要求教师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熟悉金融、财会相关业务,谙熟处理相关业务所需要的技能,还要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授课内容的不同灵活运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并能对多种教学方法进行组合优化。同时,还要求教师更新传统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形式组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既激发了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设计的热情,又促使其积极致力于教学科研及相关的实践工作,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与研究能力。
对课改中中职英语阅读教学的思考论文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交流与贸易呈现出越来越频繁的趋势,全球化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旋律。英语作为国际交往中通用的语言之一,也受到人们前所未有的重视。熟练地掌握英语对于学生的成才和成长都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作为职业学校的学生,提高英语的水平,尤其是提高英语的阅读能力,对将来的就业和生活都有深远的影响。对课改中中职英语阅读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阅读教学;中职英语;阅读能力
对于英语的学习,尤其是英语阅读的学习,中职的学生是不陌生的。毕竟从幼儿班就已经开始接触英语了。但是,在英语学习中,尤其是英语阅读的学习中始终存在着一些问题,下面将逐一展开讨论。
一、英语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任何人在学习第二语言的初级阶段,都会不由自主地使用母语的思维模式对第二语言进行学习,这是第二语言学习中不可避免的问题。虽然这种学习方式在第二语言的学习初级阶段曾经起到了一定的启蒙作用,但是很容易闭门造车,把第二语言改造成母语式的不伦不类语言。中职学生在英语阅读的学习过程中也出现了这样的问题,使用汉语的思维模式去学习英语,按照汉语的习惯去理解英语阅读的相关问题。对英语成绩的提高造成了一定困难,也为将来准确流利的使用英语交流埋下了隐患。同时,在中职学生中出现汉语式英语阅读的原因是多方面,比较复杂。
1、思维模式的影响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任何语言的表达都是思维模式的体现。习惯性的思维模式对第二语言的学习是有一定影响的。母语有自己的独特表现形式,第二语言作为语言也是其民族思维的产物。他们既有共同的地方,也有不相容的地方。比如,英语和汉语中到哪里去的表达,英语的疑问词where是在句首的,而汉语的疑问词是在句末,区别是很大的。如果不能够正确的区分,那么就很难理解英语的句子结构,对英语的阅读的提高也会造成一定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