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社区论坛

体育课改论文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论文在形式上是属于议论文的,但它与一般议论文不同,它必须是有自己的理论系统的,应对大量的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体育课改论文1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许多新的教学理念也在不断的深入人心。例如,素质教育这一新的理念就不断的被人们呼吁从而得以深入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然而,虽有这一理念的指导,但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学环节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大多数体现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的不合理。因此,我们通过新课改的一些标准来研究高校体育教学的这些实际教学环节的新思路,切实地解决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以后的教学发展提供可行的方法[1]。

  一、教学理念以及课程设置中的新思路

  (一)教学理念中的不足。高校体育教学本身就与其他学科教学具有一定的差别,其教学目标在很大程度上是追求一种积极向上、阳光健康的生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其教学目标也是为了鼓励学生多参与体育活动,激发学生的热情,使得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都能够树立一种积极健康的态度。因此,目前的高校体育教学对非体育专业的学生而言并不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扎实专业知识以及理论,更多的是通过体育教学这一活动来引导学生,让学生通过实际的体育活动来形成自身的一种热爱体育活动的习惯与热情。但是,在新课改不断提倡素质教育的情况下,高校体育教学的理念发生了一些改变,过于追求对理论知识的研究,开展的理论课程也较多,使得高校体育教学似乎与其他学科教学理念趋同,严重影响实际的体育教学效果[2]。

  (二)教学理念中的新思路。针对目前高校体育教学理念中存在的不足,切实地寻找新的思路与方法解决问题已经成为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新课改下高校体育教学也不断地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产生了一些新的思路。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及高校体育教育自身的特殊性,在实际的教学反思中高校体育教学越来越追求教学的实践性与规范性。针对非专业学生,高校体育教学优化了课程设置,改变了以往过于追求理论知识的研究,转而追求学生积极性,参与性的培养。例如,目前的高校体育教学中会注重通过实际的体育活动来使得学生掌握一些技能,引导学生的体育运动逐渐专业化、规范化。这一教学理念中的新思路能够更好地指导实际的高校体育教学,符合新课改的标准以及要求[3]。

  (三)课程设置的优化。高校体育教学在以往的课程设置上会过于追求理论知识的研究,许多课程都会是在实际的课堂上教学中完成的,所教授的形式也过于偏重书本知识以及专业知识的讲解,缺乏实际运动技能的锻炼。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高校体育教学优化了课程设置,开展了许多实际的户外教学,能够把一些体育运动技能通过活动锻炼的形式讲授给学生,避免了学生过于偏重理论知识的这一弊端。另外,在课程设置中也会有许多比赛课程,这些课程能够很好的激励学生的参与性及积极性。

  二、教学方式以及评价标准的转变

  (一)教学方式的转变。丰富且多元的教学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实际的教学效果。高校体育教学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也不断地转变优化教学方式,结合体育教学自身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喜好来采用切实可行的教学方式。例如,在目前许多高校体育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丰富了实际的户外教学,能够把实际的体育运动动作具体的分解、细化,使得学生能够形象具体的掌握动作,再结合实际的操场教学,这样就会大大地提高体育教学效果。除此之外,学生也能够利用多媒体教学这一优势进行反复的学习、练习,更好地掌握运动技能。

  (二)评价标准的优化。高校体育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学生健康的体质,养成良好的积极的生活工作态度。因此,高校体育教学的评价标准也不会是单一的。在实际的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中,多样化的评价标准已经受到了高度重视,引入完备的评价方式与标准能够弥补以往单一的考试的不足。最为常见的评价标准即为体质监测,通过定期检测学生的身高体重,肺活量,跳远跳高等,再结合以往学生的身体基本素质能够全面的实际的对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以及发展变化状况做出综合的评价,学生也可以根据每次的评价结果来给自身制定一套完整可行的发展计划。这样的评价标准能够很好地指导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

  三、结语

  新课改下,高校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这一理念的指导中涌现了许多新的思想,无论是在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方面,还是在教学方式以及评价标准方面都有新的发展思路。这些新思路能够很好地指导实际的高校体育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连玉龙.新课改形势下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思考[J].社会科学,20xx,(12):80.

  [2]刘继练.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思路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xx,(29):188-188.

体育课改论文2

  论文关键词:高校 公共体育课 改革

  论文摘要:对高校公共体育课存在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揭示了问题产生的原因,继而提出了今后改革的基本思路与具体措施。

  1前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寿命延长的趋势日益明显,为了生存和适应社会的迅速发展,现代社会的人除了要能够生存以外,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生存和生活质量,终身体育运动成为现代人文明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已是不争的共识,体育在教育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活观、运动习惯和生活技能方面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首先落在了公共体育课的改革上,面对新世纪体育课改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2教学内容的改革

  2.1丰富与优化教学内容

  为了让高校大学生毕业出去后能够身心健康,能够适应社会,必须对公共体育课现有的教学内容做较大的改革。

  首先是在体育课的教学内容中加人更多简单易学的运动项目,如游泳、太极养身、健美操、形体课以及一些具有民族特点的传统体育项目,如踢毽、拔河等。二是适当保留田径的跑、跳、投的基础项目,以保证学生具有一定的运动能力。三是增设体育选项课,形成体育学习自助餐,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爱好选择体育项目进行学习和实践,发展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与爱好。由于体育课内容的增加与优化,不仅能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还能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学校体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手段,所要追求的目标应当包括学生的体质基础、心理发挥水平、体育文化素养与终身体育能力等。因而教学内容应从多元化、全面性、发展性的教学目标出发,注重体育理论知识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注重选择适应未来职业和业余生活特点的内容,注重增加与健康有关的教学内容,注重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与人文素质相结合,知识体系与方法体系相结合。如我校《体操》课程的教学,就是根据素质教育要求,参阅国内外同类课程的教学资料和科研成果,在确立知识点的基础上对体操内容进行整体优化,将分散的教学模式改革为集中的教学新模式,减少了竞技体操教学课时,加强了基本体操教学。又如我校的《游泳》课程的教学,根据运动项目价值的变化趋向,对教学内容做出适当调整,教学比以前不仅增加了课时,而且确定为考试课程,使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游泳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为其终身锻炼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而且还学会了一种自救的本领。

  2.2体育教学形式多元化

  多年来我们的体育课教学组织过程过分要求学生绝对服从教师指导,过分强调统一目标、统一要求、统一行动的规范化和有序性,而这种不切实际、忽视学生个性差异的一体化教学组织形式,往往受许多领导和教师的推崇,这种违背体育运动规律的教学形式必定会降低学生对体育课的积极性和浓厚的兴趣,甚至产生逆反心理,这样的体育课是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的。

  体育课是一种学习、实践的活动过程,由于体育课的内容丰富,各个运动项目特点不同,再加上学生有个体差异的特点,就应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教学。首先要学生知道体育课的任务和目的,根据自己的个体差异,树立“以人为本”的自主管理思想,培养运动兴趣,培养大学生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运动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体育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培养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的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在大学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课的任务和目的有效保证。其次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育课应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教学中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老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要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并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课余训练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认真思考体育与健康的问题,在实践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要根据个体差异的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应充分注意大学生的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选择较多的运动项目,包括一些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并通过相应的教学建议,从而保证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总之,我们应该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中进行体育活动,这不仅能使学生身体健康,还能使学生的心理健康。

  3更新教学手段与方法

  3.1现在采取的注人式、训练式的教学手段,很难使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易出现离开教师就不会学、不会练,或学了就忘,学无所得的现象。

  体育学习与其他课程的学习都大致相同,首先要懂得体育项目的基本知识、原理和方法,就象其他学科的公式和法则一样,然后再进行实践达到体育运动的目的。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应该让大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注重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使他们对体育的功能与目的有亲身的体会,就会更深刻的了解体育课的重要性,从而能自觉的、轻松的上好体育课。

  3.2体育课应重视实践过程

  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太注重教师的教法,对学生学习的方法重视不够。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怎样练,对学生的身体、心理、生理、认识水平和个体差异难以把握,对学生学习过程及掌握情况难以检验和评价。所以我们要把体育课上以教师教为重心转移为学生学为重心上来,在体育课上,实际上学生是主体,在教学中我们尝试以自主探讨性学习方法为主,尽量减少注人式和训练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有一到两项以上的体育爱好和特长,从而达到终身锻炼,终身享用的目的。

  3.3竞技体育及其娱乐性

  在上竞技项目的体育课时,应该注重教学手段,即软化竞技性,使竞技体育更具娱乐性。换言之,在竞技体育项目的教学过程中降低难度(如排球降网,篮球降低篮框高度,铅球推实心球,跳高横杆采取皮筋等方法,降低竞技体育项目的学习难度)以使学生能够顺利掌握这些竞技项目的运动技能,使他们在上体育课时不觉得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同时在器材上进行改革,尽量不让器材对人体造成伤害,从而使竞技体育更具娱乐性,如现在的软式网球,软式排球。另外对竞技规则适当放宽,也可以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中来。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的内容还有很多,如体育成绩评价体系等等。本文仅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进行了探讨。作为体育教师,任重道远,只要大家都关注,我国体育课程改革必然有光辉灿烂的明天。

体育课改论文3

  摘 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提出了这样的教学理念: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要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关键词:新课改;体育教学;教学方法

  新课标下体育教学要求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向我们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体育教师,应认真学习领悟新课改的精神,坚持以人为本,以促进健康为目的,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加大课程内容选择与教学灵活性,实现由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主的转变,改变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状况,让每一名学生从体育学习中受益。如何将体育课程标准落实到实处,使新课程标准的思想理念及本质内涵真正贯彻到体育教学实践中。作为一名中学体育教师,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和新课程的要求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中对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提出了以下要求: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年龄性别特征;运动形式活泼,能激发学习兴趣;具有健身性、知识性和科学性;对增强体能、增进健康有较强的实效性;简单易于掌握。这样体育教师对教学内容有了自主选择的空间,同时也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学校场地器材情况对教材进行认真研究加工,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符合初中学生的身体、心理特点,同时教师要多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喜欢才能全身心投入学习,也可以把本地区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到课堂中,从而形成校园特色活动,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兴趣,又可以高效完成教学目标。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

  多年来流行着“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说法,究其原因,不外乎是“体育课内容陈旧而枯燥”“体育课上自主活动时间少缺乏激情”,还有缺少个性发展、统一僵化的教学程序和教学模式等,与学生在社会上所看到的形形色色的、充满激情色彩的体育形成极大的反差。()良好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持旺盛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尽量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给学生留出自主练习的时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练习项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练习的趣味性和娱乐性,不断变化练习方式,使学生的练习不再枯燥无味,组织一些小组协作比赛,培养学生的竞争精神,使学生在激烈的比赛中,运用自己的技术技能、智慧和毅力去战胜自我、战胜对手,品尝成功的喜悦。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

  三、转变观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育家第斯多德曾经说:“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去发现真理”,教师“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做体育课堂教学的引导者,“不要一味地命令学生怎样去做,而应该引导学生融入课堂自主学习”。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民主。新课程把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放在重要的地位,真正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注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持续性。初中学生由于身心发育、年龄、家庭遗传等的差异,学生个体身体素质差异很大,而传统体育强调统一,统一的教材,统一的标准,统一的上课,造成对一部分学生身心的较大损害,而新课程则强调在教材允许的范围内,积极为学生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可以完全成为体育课的主人,这样不仅仅能调动他们去创新、去实践,还能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体会到体育课的甘甜,使其终身受益,调动其积极性,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四、师生共同融入体育活动中,提高体育教学高效性

  传统的体育理论认为师生之间是命令与服从,教师神情严肃,不容置疑,这样学生言听计从,根本就谈不上快乐而言。我认为体育教学是双向双边师生共同完成的一项复杂活动。体育教师掌握着教学的方向、进度和内容。在体育课中学生们即使有了轻松愉快的音乐和丰富有趣的游戏,教师不参与活动,只是让学生活动,这样的游戏毫无生机,学生玩一会儿就毫无兴趣,只有师生融入一起,在教师的指导下一起游戏,才会带动课堂气氛,更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因此,师生共同参与活动是学生快乐体育的桥梁。

  五、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形成积极的课堂环境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成功的基础,而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很多教师始终认为学生只是“学”的主体,而自己则是“教”的主体,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订者和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者。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学生是教学主体,教师学生应该是平等的关系,在人际交往中,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理解学生,要主动接近学生,设身处地地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体验他们的内心感受,善于转变角色,站在学生的立场考虑问题、处理问题,拉近自己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只有这样才能使师生关系变得更加融洽,才能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反思,大胆创新,紧紧围绕促进学生身心、社会适应和素质等方面的发展需要改进体育教学方式。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们体育教师要改变观念、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运用新的有用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从而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我相信,只要我们通过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将新课程改革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刘利锋,阮利民。对体育创新教育课程方案的几点建议[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xx(05)。

  [2]陈海玲。新课标下体育教学的一些探索[J].考试周刊,20xx(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