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经验分享:
先说结果,还在焦急等待中!
再谈过程,第1次电话面试(来自部门主管),30分钟。第2次facetoface,面试1个小时(3对1,部门主管、部门经理和HR)。第3次facetoface,面试15分钟(1对1,总部HR经理)。
从投递简历到第3次面试结束,正好2周时间。
电话面试的内容与现有工作密切相关,遵循简历,问的非常细致,完全是考察面试者的工作能力和工作品质,有5-10分钟英文问答。
第2次facetoface,昨日之最”,通过实例来验证面试者的工作能力和个人品行,有份英文自我介绍。
第3次facetoface,公司架构介绍,谈薪酬。
无论卡特的人事还是主管,都非常的耐心和细心,工作环境和氛围也非常不错,我对这家公司也充满了渴望,真是迫不及待得想加入啊!
祝福我吧,也祝福大家找到合适的工作!
徐工集团职场经验
2012年11月中旬,通过参加吉林大学招聘会,与徐州工程机械集团进出口有限公司签订了就业协议。回顾我的求职道路,并没有太多的曲折和波澜,用平坦和平淡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甚至有些运气的成分。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在求职和在公司实习的经历,希望能带给大家一些有用的东西。
首先,我想先和大家谈谈我们在走向招聘会之前应该做好那些准备。
1.充实的大学生活让求职更轻松
大学期间学习仍是我们的首要任务,在保证良好的学习状态的同时要广交朋友,使自己的社交范围尽量的广,同时不要错过任何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让更多的人知道你的存在。你在大学所做的一切都要为你毕业后要做的事做好铺垫。就我个人而言,四年里,我始终保持健康、积极向上的学习和生活方式,曾多次参加校内外的各类活动和英文演讲比赛,曾多次在各种国际活动中担任志愿者。虽然那些已成为我在春城、在华外美好的回忆,但我从那些经历中真的学到了很多。另外,四年的华外生活中,我也从华外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管理制度中深的益处,正是在校期间获得的这些宝贵的财富让我在求职的道路上少了一些期待中的坎坷和波澜。
2.心态决定成败
面对毕业,面对就业,很多毕业生会表现出缺乏自信,迷茫,对自己定位不准,尤其是在看到身边的人都找到了工作或是在招聘会中屡受挫折,此时会在心里上产生对求职产生害怕甚至是恐惧的心态,这是非常不利于求职的。就我个人而言,我的专业是国际经济与贸易,而且我也很喜欢我所学的专业,所以我给自己定的求职方向是外经贸业务员,确定了求职意向后,我就开始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外贸业务员的具体情况、外贸人员的需求分布、行业内对于应聘者的条件以及行业内的薪金待遇情况,其实我刚开始找工作的时候并没有在意公司的规模和薪金的多少,我所看重的是我在公司得到的锻炼机会和能学到的东西,当时所想的就是能够有一家外贸公司接受我,并能让我得到锻炼我就很知足了,所以我在求职的路上一直保持着平和的心态并且在求职的过程中我还是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给自己充电。也许正是这样的心态和积极的学习态度让我在求职的路上并没有受到太多的挫折,反而最后的结果让我有些出乎意料。
3.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求职道路上什么最重要?信息最重要。为了避免求职的高峰期你抢不到自己心仪的工作,你必须要提早动手。我在大四刚开学的时候就开始通过报纸、电视、广播和互联网了解今年的就业市场、就业动向和招聘会的信息。
4.制作简历
我参加招聘会前准备了中文和英文的简历,没有彩印,白纸黑字,上面有我的自然情况、联系方式、求职意向、所获专业资格证书、在校期间所参加的校内外活动以及获奖情况等内容。做好以上准备工作,2007年11月15日我一早来到吉大招聘会,只是想见识一下传说中那人头攒动、竞争激烈的招聘会现场。整场招聘会我一共投出了6份中文简历和3份英文简历,我得到了三家公司的面试机会,由于其他两家公司不是很吸引我,所以最后我决定
参加徐工集团进出口有限公司的面试。
徐工集团进出口公司对我的面试采用了面对面和电话面试两种。先是人力资源部经理与我进行了十几分钟的中文面试,先是自我介绍,然后主要针对我在大学期间所参加的活动展开话题。之后,接受老总的英文电话面试,面试的内容是回答他所提出的一些关于外贸和欧盟方面的问题,问题不是很难,他对我的作答也比较满意,最后又问了一些关于家庭和未来职业规划方面的问题,电话面试结束后,人力资源部经理又向我介绍了公司的大体情况和待遇情况,也让我提了几个问题,整个面试时间持续了40多分钟,五天之后我与徐工集团进出口公司签订了业协议。
2013年2月16日我抵达徐州,此次一同来公司实习的一共有18个毕业生,其他17人分别来自吉林大学、东北师大、长春税务学院、长春理工大学、长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以及哈尔滨工商大学。我们实习期间暂时住在徐工技校的宿舍,由于我是18人中唯一来自民办院校的毕业生,而其他17人都来自本科重点大学,所以他们中的一些人或多或少对我产生了一些偏见。
2013年2月18日我们的实习正式开始,我们来到徐工集团总部大楼——徐工大厦,进出口公司在大厦三楼。进出口公司总经理沙宣亮为我们开了动员大会,进出口公司的各部部长为我们介绍了公司的总体情况。听完公司介绍,我们参观了公司各部的工作环境,每个员工都有独立的工作区间,工作环境非常现代化,员工们都很忙,看得出各部的业务量非常大。我们期待着能够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度过七周的实习期,然而出乎我们的意料,我们的
六周实习,只有最后两周是到公司总部实习,其他五周都要亲自下车间学习产品的制造工艺和性能特点。这样的安排让我们都有点失望,真的没想到会让我们亲自下车间,但我转念一想,作为外贸业务员不熟悉甚至不了解自己的产品是绝对说不过去的,只有从工厂做起才能把产品了解透彻,所以,我马上转变态度做好进工厂的准备。
从2月19日到3月21日我们每天身穿工作服分别在集团下属的五家生产型企业以及徐工技校实习,学习和了解包括产品制造工艺、性能参数、型号参数、产品特点等专业性非常强的知识。因为我们在大学都是学习经济和贸易的,从来没有接触过理工科这方面知识,刚开始的时候觉得是很难,但我每天在工厂都非常认真地跟工人师傅学习,晚上回到宿舍还会花一定的时间结合产品宣传册把当天学到的知识温习一遍,我的努力没有白费,两周后我
能熟练掌握那些专业知识了,并且还能向技工师傅提出一些技术含量比较高的问题。
在公司实习期间我也依然保持着晨读英语的习惯,每天我都会六点半起床,晨读一小时英语,由于我早晨总在技校的院子里读英语,所以时间长了,技校的老师就认识我了,有一天,公司欧美部张部长去技校办事,有几位技校老师就在张部长面前提起我读英文的事情。从此,张部长就从侧面认识了我,3月11日我临时接到张部长的通知,让我临时负责陪同三位波兰商人参观并介绍随车起重机和特种机械的生产线,由于在大学期间我曾多次作为志愿者参加过多次涉外活动,另外经过前一个阶段对产品工艺、参数和性能系统地学习,我比较圆满地完成了这次任务。后来据了解,这三位波兰商人和我们公司签订了贸易合同。
这件事过后,随着我们这18个人之间的了解不断加深,原来对我有偏见的那几个人开始对我有了新的认识,他们不再带着有色眼睛看待我了。记得有一天晚上我们几个人吃饭的时候,一个长春税务学院的和一个吉大的学生对我说:“你让我们改变了对你的看法,同时也改变了对华桥外院的看法。”简单的一句话,让我的付出终于看到了回报。
3月24日至4月4日我们18个人被分为3人一组轮流在进出口公司的七个部门实习两周。由于是新人,所以对于具体的工作我们在短时间内是插不上手的,没有人会主动教我们应该怎样工作,我们所作的就是帮前辈们打打下手,发个传真,盖个章,送个文件之类。
如果你想学到东西,就别等着人来主动教你,因为在公司里很少有主动来指导你工作的人,你所要做的就是默默地观察并主动向你的前辈们请教。在两周的公司实习中,我们从前辈那里学到了很多开拓市场,维系客户的方法以及一些实用的外贸、财务和物流的知识。
以上就是我从求职到工作实习结束的全部经历和心得体会。总结一下,对于求职,我得出了一个公式:充分的准备+良好的心态+适度的自信+好的机会=成功就业。对于工作实习,我想对大家说:脚踏实地、勤奋努力,只要付出就有回报。
另外我还想对大家说:不论是求职还是实习,当我们走出华外校门的时候,我们所代表的不仅仅是我们个人,我们同时也肩负着作为一名华外毕业生要将华外精神传播与世人的责任,让那些不知道华外甚至对华外有偏见的人认识华外,了解华外,改变他们对华外不公正的看法。
最后我想借此机会感谢学校对我四年的培养,感谢华外所有的老师,谢谢你们!
柳工机械职场经验
一、走近你,让我充满向往
当我向柳州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投出我的个人求职简历时,我并不知道,这一份简历会把我带进一个怎样的世界,我将走上一条怎样的路。心底的自信强溢在脸上,又带着那样的迷惑,不安和好奇,经过近一个小时的面试,见到的始终是充满干劲的脸。我获得了进入公司的机会。
世界柳工,源自中国。多么响亮的口号,命运还是让我走近了你,走近了你,也更让我充满了对生活的向往和渴望。
很荣幸能在柳工结构件厂进行见习,见习时间弹指一挥间就悄无声息的流逝,就在此时需要回头总结之际,才突然间意识到日子的匆匆。原先颇感不舍的离开大学四年的围城生活,现在已经渐渐变得顺其自然了,这或许应该是一种庆幸,或许更应该是一种迈向职业生涯的成熟表现。
二、走进你,让我斗志昂扬一步一步走向前——专业技能的学习。作为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我很清楚的知道,眼高手低是我们的通病。所以,在自己动手能力还很弱的情况下,我更乐意从最基本的东西学起、做起,很清楚的记得开始见习的第一天,带着些几许敬畏和几缕惊慌,向自己指定的师傅简单介绍了下自己的情况,就开始跟着师傅进入车间。因为我所学的专业是环境工程,师傅很耐心的的给我介绍每个工艺流程和车间的环境影响及环保设施,当时满怀激情的我,心却很平静,尽管头上一直冒着冷汗,那是因为怕自己的那点微薄知识让师傅失望。这一个月来的磨刀练阵,使得我学会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没有机会学到的知识和本领,也使得我实现了从最初的目标到把握现实的日常点滴工作的转换。在我师傅及各位师兄师姐的指导帮助下,我严格要求自己,亲身深入到各个车间去了解和学习,我深刻的知道,没有亲身深入车间的实际工作中去,就不可能对各个零部件工艺和流程深层次了解;没有对产品质量进行调查和分析,就不可能在激烈地市场竞争中站住脚跟,更何谈跟对手争夺市场。我也深深地感受到自己还缺乏很多工作经验和有关机械方面知识,所以还得继续努力。因此,要使自己所学的知识能以实际并轨,还需要到车间去多多磨练。
一点一滴的温暖在心田——同事之间的关照。一个月的时间,却让我拥有了很多位同事和领导的关心和关照。首先是我们技术组的李主任,作为我们的上司,在生活上,他深深体会到新来的大学生困难,经常鼓励我要学会独立生活、克服当前的困难,还常常鼓励我好好学习。在工作上,我觉得他是一个工作挺认真的、很有责任心的领导;同时他还经常耐心地指导我如何去对待工作,应该怎样工作。其次是我的师傅和部门师兄师姐的细心关照,他们对我的成长同样是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总之,在这里度过的每一天,得到每位同事尽心尽力地指导和帮助,一点一滴的温暖让我倍受感激。
三、柳工,我能为你做些什么见习期间,除了浅层次地学习了专业技术知识外,我还感受和体会到了很多技术之外的东西。首先是柳工人的敬业和那种生机蓬勃的工作氛围。走进这样的一个集体中,你的心会不由自主地年轻起来,你的脚步会不由自主地跟着大家快起来,而你的工作态度更会变得努力、认真,再认真一些,再努力一点。也许,这就是一个集体的凝聚力,这就是一个企业写在书面之外的“特殊文化”!
一个月的见习,让我学到了不少东西,自己呢,也有一些不成熟的但却勇敢的思想,一直在想我到底能为公司做些什么。我不敢骄傲、不敢妄言,我只能说,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尽100%的努力,尽100%的热情去工作,我希望公司能知人善任,同时也期盼着自己能够很好的从最低点做起,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地往前走,全心全意为成为一个合格,再到优秀,直至出色的柳工人而努力!
四、时刻准备迎接新体验回首这个月,虽然有进步,但也有不足之处。我觉得自己的主动性依然很高,身处这个竞争如此强烈的社会,我们不能被动地等待,更应该主动一些,再主动一些。我们要相信,机遇总是留给作好准备的人。希望在今后的日子,自己会有新的收获,时刻等着迎接新的体验!
卡特彼勒职场经验面试:感到共鸣。
面试是在卡特彼勒亚太区液压挖掘机商务部经理TimothyRLemons的办公室进行的,这位金发碧眼的美国帅哥一见面就直入主题,是和供应链及运营管理相关的项目,需要和新加坡、日本以及美国的同事协作完成,以后目标是国外市场,所以国际商务经验十分重要。
闻后,心头一亮,和各国商人打交道,这个我一点都不陌生,而卡特彼勒的全球平台也是我所感兴趣的。来BiMBA之前,我已在海外的商业实战环境中历练了三年多,虽然是国家的经援项目有政府支持,但远离故土同时肩负着一个部门的运营使我必须独立地与各国商人及政府管理部门打交道。更令我感到兴奋的是,这个项目是卡特彼勒2008年亚太推行“丰田生产方式”的起始环节,如果成功我将是pioneer!
随后我详细介绍了以往工作经历,同时开始运用在运营管理课程中所学到的先进理论阐述我对运营管理的理解,如:“任何内部供需的不匹配都意味着企业资源的浪费,而运营管理可以减少这种浪费。”“丰田生产方式的实质就是使以往供方为主的pushreplenishment变为需方为主的pullreplenishment。”等等。在侃侃而谈时,我从对方闪烁的眼睛中看到了共鸣。果然,随后的谈话就是入职时间以及细节问题。
实习:开始了解卡特。卡特彼勒——全球最大的重型机械制造商,排名世界第二的日本小松公司论规模还不及卡特彼勒的一半。在繁荣和缺乏竞争的麻痹作用下,卡特比勒曾经变得官僚和庸俗,在经历了最为困难的时期之后,开始反思自己的生产管理方式。2001年引入六西格码管理体系,2006年开始推行丰田生产方式,推崇精益制造理论。而我所从事的项目正是这个体系的一部分,称作“2008共同目标”,通过与国外市场和生产之间的协调以及对其核心业务数据的分析,达到监视和预测亚太地区市场份额、库存、生产健康程度和财务收益等的目的。
正当我摩拳擦掌,欲大干一场之时,却收到一大摞厚厚的材料,其中有全球市场分析,机械行业展望,中国经济展望,卡特的哈佛案例分析以及信息中心的使用教程等等。其中信息中心的内容是网上课程,需要在网上考试电脑打分,百分制80分通过且只一次机会,当然全是英文。沉下心埋在材料堆中一个多星期,对于卡特的产品市场,竞争对手以及运作流程有了全新的认识并且顺利通过了考试。接下来便是利用信息中心的核心商业数据进行模板设计,在和新加坡、美国和日本的同事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初步的成果。感谢在BiMBA学到的运营、财务和统计的相关理论,使我能够迅速进入状态。
用人:注重持续发展。在实习期间,我发现好多员工都报名参加公司的各种培训,经常可以听到他们议论学习情况。原来公司内部有自己的卡特彼勒大学,里面的课程五花八门,而培训方式分为网上培训和面授。每位员工在主管领导的同意下可以选修其中任何课程,这种以人为本的用人原则免去了员工的后顾之忧,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我十分看中持续发展,如果只是不停的“输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竞争的加剧会在职业发展上形成瓶颈,正如我来BiMBA之前。而及时地将经验以理论相引导能够提升核心竞争力,从而保证职业生涯的持续发展,整个实习过程也体现着这种学习型企业的文化特质,而员工自身的持续发展也确保了公司顽强的生命力。
平台:面对整个世界。在北京的团队中外国人占了一半,分别来自美国、法国和澳大利亚。这让我感到自己是地球村中的一员,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奋斗。这种感觉超越国界、人种和文化,十分美妙。感谢BiMBA创造的国际平台,使我能够轻松地进行业务上的交流,并且很快应用所学的理论。
结语转眼间实习已经进行了一半,我们的项目还在紧张的运作当中。我已经开始熟悉卡特的工作,并逐渐成为他体系的一部分。我想这个项目是我融入卡特的切入点,而以后面对的将是整个世界。
借此机会,衷心感谢BiMBA为我们提供的机会,感谢职业发展部老师们耐心细致的工作。相信通过这次实习可以实现自己职业生涯的飞跃。